我的上网经历


晚上秀楠妈上网打滚子,我在边上跟她闲扯,突然聊起来第一次上网的经历,时间应该是九七九八年的样子,机器就是奔腾133的,modem牌子应该是贺氏(一个美国公司,已经破产了吧),第一次上的网好像还不是互联网,而是类似于169还是168的内部网站,就好比现在的教育网,一个大型局域网罢了,尽管如此,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互联网给我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是个人计算机无法比拟的。

也许现在的朋友不太能体会这种感觉,不过可以试验一下这样的场景,没有bp机,没有手机,没有短信,机器上只能玩单机游戏,所有的软件游戏,只能通过盗版商购买得来,这样生活个半年一年,然后再让你上网,是不是会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呢?这时候再加上一段澎湃的伴奏,完全就是《甲方乙方》里面那个把村子里的鸡都吃光了的大款形象了。

当时的网络,因为是拨号限时上网,随之而来的是要控制上网时间,计时计费软件算是一个热门的分类。现在我只发现手机还有类似的软件存在,个人电脑上早就没有这种软件了。那时候上网都要有个目的,要事先想好了要干什么,比如上BBS看一个小说。然后立刻拨号,盯着那个状态栏的小图标,一旦标记联通网络了,立刻开动浏览器,然后进到想去的网站,开网页。几个网页都显示出来以后,立刻断开网络,这样,一个完整的上网活动不过需要几分钟而已,省钱而且完成了想做的事情。

记得那时候买过几个光盘,里面都是些txt文本的小说或者散文之类,名字叫做cfido大全或者cfido软件什么的,在《大众软件》也经常推荐一些bluewave蓝波软件。

什么叫做fidonet,或者中文叫做惠多网的这个东西呢?现在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我也没有经历过,但是还算赶了个尾巴,有一些了解。当时玩这个东西的都有谁呢?如果你搜索一下“丁磊 求伯君 马化腾 bbs”,应该能搜到一些文字,比如这篇“http://www.techweb.com.cn/people/2008-12-03/378875.shtml”,摘选一下:

这时的马化腾从未想过自己会改变几亿人的沟通方式,甚至,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他只是狂热地 爱好着自己的爱好。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民已在惠多网(FidoNet, 它诞生在1984年的美国,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2月,在惠多网上挂了半年之后,马化腾义无反顾地投入了5万元,在家里连了4条电 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了惠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马站”在惠多网上有着极高的人气。当时在BBS上混迹的还有丁磊和求 伯君,这时的丁磊早已经跳槽,来到了广州。“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 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也没有解释为何不叫真正的互联网(internet),为何投入四万元,连电话线,买电脑,办网站还需要用电话线么?有网线就行了吧?

惠多网,其实不是现在的互联网,所谓互联网,通俗的说就是基于tcp/ip网络,使用网线或者无线宽带上网(也有拨号到96163的,但应该已经很少了吧),用户需要开着浏览器连接网站的网络服务器(比如新浪搜狐腾讯)。而惠多网,是基于拨号网络的,拨号网络最基本的用法,是一台电脑激活了拨号服务(modem连上电话线,打开一些软件),而另外一台电脑,也是使用拨号服务,连接到主电脑上。简单的说就好比我知道马化腾搞了个fido的bbs,他的服务电话是10086,我就配置一个拨号到10086的拨号服务,就相当于我打个长途电话给马化腾差不多,只不过两个说话的人变成了两台计算机,而且需要运行一些特定软件罢了。

惠多网的主计算机(也就是马化腾开站用的机器)需要运行一个bbs程序,(好像应该是firebird bbs,后来发展成为大部分校园网具有的telnent bbs(其实telnet就是fido的根本),比如大工的碧海青天bbs,清华的水木清华,别看现在都是web浏览,当时可都是dos界面下的程序,都是用键盘操作的。说远了)这台机器一直开着,然后各地的fido站友就用电脑一直给马化腾拨号,如果某个人比较幸运,可能一会就拨上去了,然后就要开动bluewave蓝波这个发信收信软件进行打包上传下载,大概几分钟以后,上传下载任务完成,自动断开。这时候占线的机器会有一点空闲,下一个拨号的站友就有机会继续进行跟刚才一样的操作。

这里面有一些东西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比如为何不是直接浏览、在线写文章,而要用软件上传?因为电话线本身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同一个时刻服务的数目是有限的(我不确定,也许就是一对一的),简单比喻,就是某个人给你打电话,而你正在和另外一个人通话的时候,给你打电话的这个人只能听到嘟嘟的占线声音,一直到通话的两个人其中一方放下电话、通话结束了,才能拨到你的电话上。fido网整个通信过程跟两个人打电话是一样的,基于网络礼节或者为了更好地为更多人服务,两个人通话的时间一定要足够短,写文章、读文章这些不需要在线的操作(没有人必须连上网才能写字的怪癖吧?),就要放在通信过程之外完成,而且为了保证充分利用带宽,文字都要压缩打包。这样两个之间真正需要连接沟通的时间就很短了,一条电话线也可以尽可能的服务更多人。

于是乎,当时的人上惠多网就是这样的流程,先看信(类似于现在论坛的一个帖子的概念),有必要的才进行回复,灌水或者废话是会被人鄙视的,然后写好文章内容,蓝波软件就是一个集中了看信、信件打包、上传下载过程的软件。另外需要检查是不是有错别字,一切稳妥后,拨号连接服务器,估计幸运的过十来分钟连上去了,蓝波会把写好的文章、以及关注的版块里面的新文章和最新回复都打包下载,因为资源的紧张,大家都不会写什么废话,打包下载也不需要很长时间,然后断开电话连接,就可以悠闲的看文章看回复了。

惠多网本身是基于电话网和telnet协议建立的这么一个网络,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它是各地的网络爱好者互相交流的唯一方式,前面提到的一些奇怪的方式方法,都是因为电话网本身的限制造成的。但是应该承认,虽然有种种限制,当时fido网上的文章却是质量很高,精品很多,而且里面高手也是非常多,比如文章里提到的那三位,后来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网络上创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现在有了更方便自由的上网方式,但是却不见得对此有什么珍惜,未免有些可惜,特写此文留作纪念。

最后转载一下维基上的介绍“

中国惠多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惠多网络(CFido)是通过电话线路连结的BBS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送信件。中国惠多网是中国计算机网络通讯爱好者自行创立并维持运作的业余网络系统。盛行于1993年1998年间,高峰时期全国有上百个站点,使用者达上万人。有名的BBS北京的轻松快车、长城、西点军校、天堂、舒克,广州的新月、深圳的Data Express、珠海的西点。CFido的网友算是中国最早的网民,后来多个CFido网友成为中国互联网名人,比如腾讯马化腾当时就是深圳的Data Express的站长,而金山软件公司求伯君是珠海西点的站长。发表“金州不相信眼泪!”而成名,后来担任8848网站董事长的网友老榕(王峻涛)是福州站的站长。

1992年,北京的罗依建设的“长城”站和汕头黄耀浩建立的“手拉手”(后来改名PCUG)站成为国内按照FidoNet体系建立的最早bbs交换系统。由此形成cfido。金山的北京西点和珠海西点也曾担负南北网络转信服务。

FidoNet R65C 罗依是cfido的第一个总协调人,求伯君是最后一个。

CFido的价值观是:爱国、高尚、勇敢、忠实、进步、友爱、守分, 业余精神万岁! 后期在网络上的电子出版物叫《龙音》。CFido曾召开过全中国第一次、第二次的站长大会。

技术背景

CFido使用Telix拨号器,基于ZModem协议。信件组织类似新闻组服务,使用蓝波快信(BlueWave)系统,对所选信件进行分类,筛选,压缩打包传输以节省传输时间,亦可进行离线编辑阅读以节省电话费。 多数的站点基于最高28.8/33.6kbps的拨号系统,因为56Kbps是非对称协议需要与电信局合作才可架设服务器。

因为整个系统运行在DOS下,需要使用DOS外挂中文系统。而Fido系统大量使用ASCII字符图形,与国标码中文有冲突,对外挂中文的要求比较高,促进了UCDOS等中文系统的发展。


《“我的上网经历”》 有 1 条评论

回复 auex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