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blog

  • 简单设计、傻瓜式编程

    入行已经五年,不敢说自己资格老,不过也算做了一些东西。

    平时工作用的工具是Visual C++,开发语言自然是用C++。

    C++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你想多复杂,它就能多复杂,你想简单,那也很容易,高级特性少用就是了。

    C++最新的0x标准即将推出,不过我们公司基本用不上那些高级特性。作为一个没啥资格说C++好坏的开发者,只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语言再强大,它只是一个工具,目的就是要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工作,这是它的本分,也是程序员的本分。忘记这个本分,就是一种失职。

    有的人爱比较某个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强弱对比,得出某某语言很好、应该学的结论。好好笑哦。

    牛逼的人,用汇编语言都能写windows内核。一般的人,用basic也能编出赚大钱的商业软件,那么你能说牛逼人就比一般人强么?有没有人会说开宝马的一定比开大货的更懂汽车,也许开宝马的只是二奶,开大货的都能自己修理汽车。为何到了编程这方面就变得如此没有逻辑?变成工具反而决定人了呢。

    编程里经常碰到很多问题,有自己的,也有遗留的。经常看到有些开发者炫技,弄些莫名其妙的技巧出来,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样的地方变得非常容易出问题。比如说,把一些内联函数的代码写在一行之内,搞得好像这样就会跑的更快。或者是函数写上几百行上千行,好像这样就显得思维敏锐,好不混乱啊也么哥。所以说,bug多数不是因为水平低,而是因为水平不高不低造成的。bug多数出现的地方是在设计阶段,而不是编码阶段。每个开发者都应该学习一下“重构”的思想,时刻牢记“unit test”,时刻记得把代码的感觉变得优雅。有些做法也许看上去笨拙,但是更容易维护,更容易理解,这也是我这么多年的经验。

    编程就是一种工作,可以说有些艺术家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大多数时间还是要简单简单再简单。如果自己写的代码,外行都能看懂,那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我是准备往这个方向发展,嘻嘻嘻。

  • 锵锵六人行(瞎整词儿)

    去年忙乱不堪,很少有时间跟朋友见面,有好几次老王一家约我们聚聚都因故没能如愿,想想真是不应该,哪能就没有一点时间啊,时间跟海绵一样,挤挤不就出来了?再者,俺三月份以来的确开始有闲啦,哈哈,加上大家齐心合力,终于创造出了今天的锵锵六人行。

    不过能成就这场聚会,还是老王一家功劳大,从个把月之前,老王夫妻俩就开始提议一起出去玩玩,我们大人可以叙叙旧,两个小人儿跟着沟通一下感情,踏踏青什么的,可惜萌萌爹一天到晚总是抽不出时间,所以,直到今天才如愿以偿。昨晚打电话告诉萌萌说我们要带她去王大大家做客,小人儿居然煞有介事地问道:“妈妈,啥叫做客啊?”一通解释之后,小人儿很开心,说明天等着我们俩去接她。

    因为萌萌的姥姥姥爷原计划五一前后过来玩儿,我们俩最近都在收拾客厅和南卧室,没想到昨晚姥姥突然打电话来说日期提前了,过两天就来。这样子,剩下的收尾整理我就必须加班加点地干了,这不,昨儿一下子就折腾到了半夜十一二点,导致今早特别不愿意起床,不过想到如此重要的聚会一定要趁早啊,就忽地一下子来了精神。萌萌爹原想聚会上午先去买硬盘的事情在我的软硬兼施下好歹打消了。等赶到沟里去接萌萌时才八点多,爷爷奶奶就说她着急得不行了呢,哈哈,真是个爱热闹的小孩儿。

    一路无话,等我们到了目的地,王大大很快就扛了两个小车带着一伊来迎接了(小洪阿姨当时在家整理暂时来不及出门)。王大大早就安排好了行程。首先是我们仨人儿带着俩小姑娘去附近的广场骑车子,让小姐妹俩有个熟悉的过程,也好跟其他小朋友多接触,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最初见面时我一手领了一个,气氛还不错,一伊不是话多的孩子,萌萌就爱叨叨些,没走几步就跟一伊搭话,说:“姐姐,我现在已经会走了啊!”,话毕,一伊没有反应,因为压根没听懂妹妹是啥意思,后来在我的翻译下才笑了。其实萌萌是说上次来的时候她还小,不会自己走路,经常一着急就用爬的,唉,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小丫头距离上次见面居然一年多,快两年了呢。不大的城市,朋友间的见面却少的可怜,归根结底都是大家太忙碌了呀。

    想不到的是良好的见面并没有让两个小丫头充分熟悉起来,萌萌倒是很热情地跟姐姐打招呼,一伊因为性格内敛,不是特别稀罕搭理那个呱噪的妹妹。王大大又对萌萌有点太热情,导致一伊一个人闷闷地在广场上转圈圈。萌萌越是过去搭话,一伊越是不想吱声,后来小洪阿姨来了,萌萌看见阿姨戴着眼镜有点不适应,总是敬而远之,就这样俩小人远远地分开玩,两个爸爸去市场买菜了。我们两个大美女和两个小美女始终没有好好在一起聊聊,更别说一起玩耍了,直到后来才慢慢凑到一块玩健身器材。唉,真是两个有个性的小丫头……等到爸爸们回来,大家发现起风了,就建议回家去玩,也想早点准备午饭。

    一伊一听说要回家了,就乐呵呵地跟着走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萌萌在没有一点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放声大哭,眼泪哗哗地流,边哭边跟我说要回爷爷奶奶家,不去大大家。那当会儿无论我们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直到她自己慢慢平静一点儿,然后听姐姐说要去看动画片,才不哭了,扭达扭达地跟着走了,还边走边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学着人家走路蹦跳呢,小孩子的脸真是说变就变啊,难怪人家形容六月的天气是孩儿面呢。末了萌萌居然恬着脸问姐姐说:“刚刚我哭了,你笑了吗?”一伊此刻心情明显好了起来,乐呵呵地说:“对,我笑了啊!”话毕两个人还会心一笑,唉,小孩儿的思维我们还真是跟不上啊。

    六个人终于顺利到达五楼的老王家,小洪阿姨早就准备好了水果和饮料,并且提醒孩子们洗了小手才能吃东西。(小洪阿姨还找了一伊刚刚小了的漂亮外套给萌萌,小丫头喜欢得不行了,对着镜子一顿照,一直穿到回家呢。)大家稍事休整就开始忙着做午餐,当然,都是老王夫妻两个在忙活,我们都没插上什么手,只是照看两个小人在屋子里面玩耍。照顾孩子,俺们还是可以的,呵呵。有了刚才萌萌的大哭特哭,一伊明显开始有了姐姐的样子,对萌萌友善极了,姐妹俩一会儿玩车,一会看书,又是画画又是唱歌,玩得不亦乐乎。很快午餐就好了,是丰盛的海鲜大餐,还有猪蹄子凉拌菜等等,辛苦了老王夫妻俩啊。一伊很够意思,把自己得奖的毛巾给妹妹用,吃饭时还把自己得奖的餐具给妹妹用。两个爸爸喝的都很开心,两个妈妈忙着照顾小丫头吃饭,可惜小人儿们都惦记着玩,吃得不多,还都借口自己吃得快,就纷纷下去玩了呢。午餐太丰盛,导致我们都吃得有点撑,老王极力号召大家出去爬山。两个小人儿嗷嗷响应,不过小洪阿姨有点累了,眼睛也不太舒服,可最终还是在老王的霍霍下跟我们一起出发了。


    爬山,想来好久没有正二八经爬过了,因为原本我们都是懒人,运动都少之又少,散布也是屈指可数。老王兴致极高一路走在前头,一伊体力也不错,不但跟得上老王的步伐,还经常跑回来跟走在最后的洪姐姐腻歪,上上下下跑很多趟呢。我跟萌萌爹体力一般,萌萌还不错,有一伊姐姐带着也爬得一包劲呢。老王酒喝得很到位,一直都兴高采烈的,一路领先,还停下来无数次等我们呢,并且把外衣脱下来铺在地上坐着躺着,弄得两个小丫头经常往他怀里和身上扑。可惜,小洪阿姨顶讨厌这个,弄得萌萌也跟着起哄,让大大快点起来。我们爬的那个是石门山,刚刚忘了说,一路上景色还可以,相信夏秋季节能更。,不过,小家伙们对路边的野花和树根子都很感兴趣,一会儿揪一会儿拽的,忙得不亦乐乎,孩子真是不知疲惫的。可能我们真的体力不行了,也可能带的给养不够,没到山顶就没太多兴致了,大家在老王的指引下,转向半山腰的一处小径,稍事休息就准备下山了,两个小丫头总体来说玩的还不错,我们大人也就是陪着乐呵罢了。

    等到下山,已经下午四点来钟了,带上小洪阿姨送的漂亮杯子和《长江七号》,我们六个人挥手道别,并且约好下次聚会就去海边,到俺们家去折腾,呵呵。两个小丫头玩得开心,两个爸爸喝的尽兴,只是两个妈妈体力一般,不过一样很开心了啊。期待下次的见面。估计那时我的豆腐帐肯定也很长,呵呵,等着传照片吧,不说了。

    最后一句:我们亲爱的萌萌爹在奥林匹克电子城一溜烟地下车跑了,去买他的硬盘,苹果,弄得他神魂颠倒,不愧是小老婆啊。好了感谢老王一家的盛情款待,感谢萌萌爷爷奶奶丰盛的晚餐,感谢萌萌爷爷帮着拎东西送俺回家(给萌萌爹的晚餐,为了苹果啊),哈哈,我最近变得特别罗嗦,一句话,有这么长的?赶紧闭嘴!!!

  • 分享几个喜欢的视频

    庾澄庆的<春泥>

    光良,萧淑慎<第一次>

    奶茶刘若英的<为爱痴狂>

  • 地震来时,你躲在哪里?(转载)

    地震来时,你躲在哪里?如果你依照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床铺底下,那么,我必须告诉你,你的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那该怎么办?

    美国国际搜救队长教你正确的躲避位置。道格卡普是美国国际搜救队长,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他及他的队员己参与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灾难的救灾工作,他曾经爬进近七百栋因为地震、爆炸而严重倒塌的建筑物内 搜查受困的生还者以及罹难者的遗体。除了参与两年前日本神户大地震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爆炸案救搜工作,十二年来国际新闻中的重大灾难救灾,他都没缺席。本月十九日他离华前,传授在建筑物倒塌时如何求生。

    国人从小到大,在防震演习中,老师总是叫学生躲在课桌下,道格得知这点后,很焦急地一再呼吁: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大学合作拍制的地震逃生录像带,说明不要躲在桌下 避震的 道理。透过土耳其政府协助,制作单位爆破一栋废弃大楼,仿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员先依据「常识」,在桌子床铺等家具下,放置十具模特儿;他和他的搜救队员在桌子床铺等家具旁,同样放置十具模特儿,炸药引爆后大楼变成断坦残壁,他和搜救队员依序找到二十具模特儿,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儿有八具被压成全毁,其中一具甚至头、身、脚断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儿,则全部安好无事。他解释,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道格说,即使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此段话引述图片说明: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他很慎重地对在场的一百多位我国搜救队员说,搜救队员一要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只有活下来,才能拯救他人性命。他说,希望大家告诉大家,只要传播这么一点求生讯息,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的伤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为百分之二。请大家传阅,增加大家在灾难发生时的生存机率,减少伤害。

    相关参考文章:对宝宝的危机教育-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http://www.sunxiunan.com/2006/04/23/402/

  • 大名鼎鼎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有了兒童版……

    1999年我出版《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時,這本書還未在全世界大賣,我不知道、誰都不知道這本書後來會這麼厲害,全世界都賣翻了,而且據說還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涯計畫。關於這本書的出版傳奇、銷售奇蹟、出版後的感人事績……有很多很多故事可說,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後來大家談論的焦點都只放在它的暢銷上,書賣多少啦?我公司賺多少啦?這本書怎麼會暢銷啦?這些無關文本的有的沒的閒扯多了,漸漸的,我有點不耐煩,幾乎快要忘記我初初看到這本書時驚豔的喜悅。幸好,作者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hnson)在這個時候出版了青少年版跟兒童版的乳酪,照例中文繁體字版還是交給我的公司出,於是,我有機會看到不一樣呈現方式的乳酪,尤其是兒童版,令我再次以不一樣的眼光重新認識乳酪。

    兒童版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跟成人版一樣,還是說那個短短的寓言故事--有兩個小矮人、兩隻小老鼠在一個乳酪區找到了他們賴以為快樂泉源的魔力乳酪,從此日日安逸的享用乳酪,以為可以這樣天長地久的過一輩子,誰知道有一天……哇!青天霹靂!乳酪不見啦!是誰?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接下來就是考驗每個人面對「改變」時的能耐了--兩隻小老鼠不囉唆、二話不說的立刻再出發去尋找新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可不甘心了,先是詛天咒地的哭號、不可能!不可能!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接著是我不要!我絕不要接受這是事實!無可奈何下只能等待奇蹟出現,先回家睡一覺,明天再來看看是不是有人會把乳酪送回來……當然啦,這是作夢!乳酪還是不見了!

    整個故事的高潮就在其中一個小矮人終於鼓起勇氣、面對改變,再次走進迷宮去尋找那不一定可以找到的乳酪,過程中,他有很多的領悟,就沿途寫下他的心情…….後來,我聽說很多人把小矮人寫的這些話放在桌前當座右銘。

    「改變」,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藉由一個有趣的故事,風靡了全世界人心。這幾年大家都在談改變,企業界把乳酪定位成「企管書」(這是我當初在看這本書時作夢都沒想到的定位),很多大公司的老闆要求員工看,很多人買來當禮物送給朋友,大家彼此加油打氣,要用最積極、正面的方式來面對周遭一切不盡如人意的改變。全世界很快掀起一片「乳酪」熱!

    大人面對的改變,很多。小孩子怎麼看乳酪呢?小孩需要面對改變嗎?

    我帶我的小人兒荳芽看兒童版的乳酪時,動機其實不太單純…….那時我想幫她換一個幼稚園,我當然知道這對一個四歲的小小孩是很大很大的改變,她不會是小老鼠、也不會是小矮人,她會變成一隻小老虎,跟我抗爭!我把希望寄託在兒童版的乳酪上,期望這書可以幫我「教化」小老虎。

    荳芽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我說:「哇?乳酪不見了!怎麼辦?」

    「再去找嘛!」她說得好自然呀。好像媽媽問了一個很白癡的問題!

    我帶她四處去看新的幼稚園,小心翼翼的跟她解釋我為什麼想替她換學校。一面很假仙的對她說:「如果妳不喜歡,要告訴媽咪喔!我們會找到一個妳喜歡的學校……」實際是討好兼連哄帶騙的百般設計要讓她看中新的學校。

    從頭到尾她沒有跟我抗爭,只是不管我帶她看什麼學校,她都輕輕的搖頭--「我不喜歡!」

    我硬是挑了一個我認為可以的學校,帶她去試讀。她也乖乖的跟我去了,跟一群不認識的孩子一下就玩開了。後來,結局呢?……

    荳芽還是回她原來的學校。

    因為陪她試讀的過程中,我自己發現還是原來的學校適合。

    所以,我改變!

    我們大人總是複雜得像小矮人,機關算盡,終究還是得回到最自然、最原始、最不必多想的本質,問題才得以解決。小孩子,卻總是知道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嘛。

    很難得有一本書是同一個內容、同一個議題出版了成人版、青少年版、兒童版,那必須要很有力的銷售成績作後盾才可能。我很幸運的,遇到了《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乳酪對我的意義,當然有實質上的物質收益,這個很重要,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在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看到了--如果一個出版人的信念夠堅持,一本書的力量,還是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更接近美好一點。

    一直以來被定位成企管書的乳酪,很多男性讀者將這本書視為應對工作職場變化的聖經,我私心裡很希望這些爸爸們將對這本書的熱情帶回家,跟自己的孩子分享,說不定可以從孩子單純的反應中學到更多適應這個多變世界的能力呢!

    作為一個出版人,我會更樂意看到《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被重新定位成親子書。

    ---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