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手册-婴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处理法


救命手册 婴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处理法

文/李蔼芬 采访咨询/长庚儿童医院急诊室主任吴昌腾‧国防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林月琴

在成长过程中,婴幼儿难免会有发生意外的时候,但伤害程度可大可小,端视照护者是否能在婴幼儿发生意外的瞬间,及时发现,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以减低伤害程度。同时,也要在这要提醒妈妈,妳是否给了宝宝一个安全无虞的居家环境呢?

小孩从出生的襁褓阶段,到会坐会爬会走路,在这段成长过程,难免不会出点小意外,但随着照护人的用心程度不同,往往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不论如何,多吸收急救的常识与技巧,让宝宝处于危险时,能够得到立即适当的照护,以减少伤害程度。

发生意外,立即送医,是最好的方式,不过,现场人员若能在救护车到达前或亲送到医院前,把握黄金时间进行一些基本处理,相信多少能降低伤害的程度。本文针对几项婴幼儿居家时常发生的意外,依其发生原因、处理方式与预防之道,提供妈妈及照护者提高警戒之心,并熟记处理方式以备而不用,别让宝宝在不经意间留下 终身遗憾。

用心营造安全的环境‧就能少一分伤心

在此次的采访中,不论是站在第一线急救的长庚儿童医院急诊室主任吴昌腾,或是致力推广儿童安全的国防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 金会执行长林月琴,都一致表示,为人父母及照护者一定要用心,尽可能将危险因子排除,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有效预防意外发生,毕竟多一分用心, 少一分伤心。

想想看,你会将珍贵的珠宝放在哪儿?一定是用特别漂亮的盒子装着并放在隐密的地方。在这个出生率年年降新低的今天,哪对父母不把孩子当个宝?然而,讽刺的 是,比珍贵珠宝更无价的「宝贝」──孩子,本该是处在安全无虞的环境,但实际上,这个宝物的生存环境,并未获得到与珍贵珠宝相同的重视,所以宝贝有时会蒙 尘,有时就从人间消失,徒留父母的伤心难过与懊悔。

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胃肠科主任吴子聪在一次访谈中指出,事故伤害占一到四岁幼童死亡原因的40%,而这个数据是第二位死亡原因的三倍。换言之,即使小孩是健健康康的,也会因为意外而成折翼天使。

为什么悲剧总是不断上演,三位受访者皆表示,即使在信息发达的现在,仍存有死角,就是有人并不能从报章杂志或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且引以为鉴;再者,就是随 时都有新手父母的加入,孩子生了,或许对如何增加智力的教养有兴趣,但对于安全的育儿知识并未同步加强吸收,于是给了意外发生的机会。

孩子,需要呵护,更需要保护,多一份保护,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平安顺利!

体检妳的居家环境安全吗?

根据卫生署统计,婴幼儿发生意外的场所以居家环境最高(63%);国防医学院的调查,63.1%的孩童意外生地点在室内,其中6成的幼儿(5岁以下)因为跌倒坠落受伤住院;儿童烫伤基金会调查19岁以下青少年烧烫伤事故的发生地,有8成是在家里。

看到这些数据,你将发现原来温暖的家,其实处处充满危险,特别是对控制力差、没有危险认知能力、头部占身体比例大、平衡稳定性差的小孩,不知有多少潜在的危险?

几乎所有的居家装潢完全是针对大人的需求而设,当小孩出世后,多半没有为孩子做太大改变。白璐以美国为例,民众会自费请领有证照的居家环境评估师到家中, 以适宜小孩居家环境的需求,逐一检查室内每个地方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再针对缺失予以改善,为的就是能提供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

但国内民情不同,很难想象花钱请人来家里检查设施的做法,不过,行政院卫生署制作了一本《幼儿居家安全手册》,提供家长DIY检查居家环境,将潜在危险提早改善,避免意外发生。

溺水

【发生原因】

虽然家中的澡盆、浴缸不若外面游泳池来的大,但是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有让婴幼儿发生溺水的机会,甚至只要短短几秒的时间,就有溺毙的可能。最近更发生幼儿 溺水的地方是馊水桶,因为妈妈去倒垃圾,留下幼儿坐着学步车,在家里东晃西晃,晃到置放馊水桶的地方,一个失去重心,整个头就栽进装满厨余的馊水桶……当 大家努力做厨余回收为环保尽心时,却发生这样的憾事,实在令人不得不注意馊水桶的存放,也是不能轻忽的问题。

【处理方式】

1.万一幼儿不幸溺水的话,最主要的伤害是缺氧,请将溺水幼儿平放,头往后仰,保持呼吸道畅通。

2.若已无呼吸,先清除口腔异物后施以人工呼吸,量测脉搏决定是否进行呼吸道畅通,让体外按摩与人工呼吸同时并进。

3.掌握浸水时间和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时间,将是有助愈后的最好指标。

【预防之道】

1.不将幼儿单独留在浴室;浴室的地板最好有具有止滑功能,免得地上潮湿促使幼儿滑倒而栽入蓄水的澡盆或浴缸。

2.浴缸、澡盆不要蓄水,若是一定要蓄水,请务必加盖,或确保存放地方不是婴幼儿可以轻易接近的地方,如浴室一定要关上门。

3.接冷气水的桶子不要忘记加盖。

4.馊水桶免不了会存放厨余,务必加盖,或是改用其它不是幼儿可以轻易打开的容器,如需要脚踩才能打开的桶子。

烧烫伤

【发生原因】

吴昌腾指出,在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中,烧烫伤发生的频率及数量都相当高,尤其又到冬天好吃火锅的季节,高温的锅具与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实在令人担心;或是 热腾腾的饭菜或饮料,摆在铺有桌巾的桌子上,孩子轻轻拉着桌巾,很容易将这些东西一起拉下,而让汤汁烫伤身体的任一部位;胡涂妈妈放洗澡水时,听到门铃声 或电话响起,立刻丢下孩子在浴室去开门或接电话,而热水未关或仅放热水时,很容易让自行跑进浴室的孩子发生烫伤意外;时下流行的精油熏香,也陆续因为气爆 而导致烧伤事件亦时有所闻;加上国人使用开饮机的比例愈来愈多,开饮机一压,饮水自动流出的方便,对于孩子也是另一隐忧,为烧烫伤的发生原因再添危险因 子。

【处理方式】

1.如果伤口不大,只出现红肿、热痛时,马上用冷水冲洗或施以冰敷。

2.伤势严重的话,切记「冲脱泡盖送」的处理程序,不要随便使用牙膏、酱油涂抹伤口,以免伤口恶化。

「冲脱泡盖送」处理程序

(1)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若无法冲洗伤口,可用冷敷。
(2)脱: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开衣物。
(3)泡:冷水持续浸泡15~30分钟。
(4)盖:烧烫伤部位覆盖干净毛巾。
(5)送:赶紧送医急救、治疗。

【预防之道】

1.只要是热的物品,如汤锅、开饮机、热的饮料等等一定要远离孩子。厨房平时最好关上门,不让孩子随意进出。

2.热水器的水温最好设定在中低温(吴昌腾建议在44℃以下),若是热水器无控温装置,在放洗澡水时,请先放冷水,再加热水。

3.关水时,先关热水,再关冷水;或是建议换装一压就停止出水的水龙头。

4.帮孩子洗澡时,请专心完成。再急迫的电话都可以慢点联络,千万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浴室。

5.熏香精油与异丙醇(无色透明的可燃性液体,一旦过热很容易引起爆炸。)混合使用时,不可以点火使用以避免气爆。喜欢精油芳香的人,不妨将精油倒在卫生纸上,宜人的香气自会飘散在房间中。

随时注意孩子的动静

照顾孩子的同时,大人也许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真要眼睛一直盯着孩子也是强人所难,不过,务必让孩子待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动静。万一孩子有什么意外,就能掌握时间急救送医。

林月英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三代同堂,当天家中有5位大人,却仍让一个小孩发生了意外。因为每个大人都以为别人正在照顾小孩,其实孩子是独自一人在房间玩,而玩出了意外。林月英表示,大人轮流照顾孩子时,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清楚划分责任时间,以免酿成不可知的意外。

呛奶

【发生原因】

宝宝在一岁之前很容易发生呛奶的问题,主要是吃太多或是未排气之故,少部分宝宝则是因为有胃食道逆流所致。由于食道开口与气管开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 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时,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

【处理方式】

1.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变化即可。

2.如果大量吐奶时,是发生在平躺时,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3.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4.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发疳(即缺氧脸色发黑)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5.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应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6.在进行以上急救过程时,应同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检查。

7.如果呛奶后的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让他再用力哭,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刻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预防之道】

1.每次喂完奶后,一定要帮宝宝排气。

2.每次喂食时,给适当的奶量即可,不要因为想让宝宝多吃一点,而引发呛奶情形出现。

3.若是有胃食道逆流的状况,一定要就医,让医师开立可抑制胃液的药品。

婴儿摇晃症候群

【发生原因】

吴昌腾指出,在长庚儿童医院的急诊室中,每个月总见到一两例是摇晃症候群的案例。的确,当宝宝哭泣时,爸爸妈妈或保母总喜欢摇摇宝宝,以安抚宝宝的情绪。 适当摇晃是可以刺激脑神经的连结,但若用力不当,却也易造成宝宝脑震荡、脑水肿。除了因为大人的摇晃外,吴昌腾也接触过一个案例,就是保母将脖子还没硬的 婴儿背在背上,时间一久,也出现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因为还没硬的脖子就这么晃呀晃,不仅造成颈椎受伤,同时,也让硬脑膜下血管出血。

【处理方式】

1.若是摇晃过后,宝宝出现抽筋、眼神怪异或呆滞、只有单侧肢体会抽动时,就要尽快送到医院就医。

【预防之道】

1.不要以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否则要注意摇的幅度不能太大。

2.宝宝的脖子还没硬时,不要用背带背在后面;真要背的话,宜选择适合月龄较小宝宝的背儿带,有支撑脖子的功能,并将宝宝背在前面,可以随时注意宝宝的样子。

3.平日不要过度依赖摇摇床,使用时间和摇晃程度都要控制。

撞伤和意外坠落

【发生原因】

林月英以「3岁以前的孩子是用脚思考的」,空间概念也尚未成形,加上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头部依然占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容易重心不稳而跌跤,点出了孩子发 生撞伤和意外坠落的机会不低。会在家里发生撞伤,多半是宝宝碰尖锐的桌脚、坚硬的墙壁或柜子的门,甚至一群小孩嬉戏时,不慎碰撞,其力道过大冲击到胸部、 腹部或头部,可能引起如骨折、脱臼等外伤,也或许是脑震荡。至于意外坠落的主因,无非是从高楼阳台跌落、从床铺或沙发跌下、或攀爬高处却无法下来而跌落, 严重则丧命,否则就是产生脑震荡现象。立即性的伤害如骨折,多能以肉眼观察,决定是否立即送医;令大人容易疏忽的反倒是因没有明显外伤,而误认孩子没事, 其实是内在的伤害需要较长时间反应,如脑震荡就必须经过72小时的观察,才能确认安好与否。甚至有一种情形是,照顾的爸妈根本不知道孩子曾发生这样的意 外,更加延误送医时间。

【处理方式】

1.如为明显外伤,就立即送医。若确定孩子已骨折,先固定受伤部位,以免伤势加剧。

2.若看不出明显外伤,可先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几天,是否有哭闹不休、嗜睡、不安、持续性呕吐、精神活动力好不好、意识清楚与否、对外界反应是否迟钝等症状出现,若有当然立即送医,透过计算机断层摄影、X光检查是否有脑震荡或颅内出血。

【预防之道】

1.家中地板最好是木质地板或塑料地砖等安全性较高的材质,减少滑溜的情形出现;若是无法改变,建议在宝宝的主要活动区域,铺上塑料地垫,缓和一些撞击的力道。

2.家具角边、门锁等突出尖锐处以护套包住,减少孩子不慎碰撞时的冲击力。

3.所有容易被孩子碰到而会摇晃的物品务必收好,橱柜门关好,在孩子高度以上的堆放物请固定住,避免突然落下砸到孩子。

4.阳台或楼梯的栏杆间隙宽度要比孩子的头围小,避免任意穿过;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这些地方独处。

5.在沙发、床铺上玩时,要有大人陪着。

6.床铺加装护栏,避免宝宝睡觉时因翻身而不慎跌落地面。

善用居家安全用品

如果大环境无法更动,就善用居家安全用品,一样可以减少意外发生。如插座防护盖可防触电、浴缸防滑垫与防滑贴纸可防跌倒、桌脚防护垫以防小孩碰到尖锐转角、安全伸缩防护栏则可以随宝宝年岁增长调整护栏长度、安全地垫可以缓冲宝宝掉落地面时的冲力。

误食异物

【发生原因】

吴昌腾指出会发生误食异物,有三种状况,第一,父母给了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第二,家中大孩子塞东西给小小孩吃;第三则是处在口腔期的小孩本来就容易将随 手拿到的东西放进口中。万一东西小,不小心在吞咽时卡到气管或食道,不是导致食物梗塞、吞咽困难、咳嗽、呼吸困难,将有窒息的可能;就是因为梗塞异物卡得 很紧,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压迫而出现溃疡,伴随出血,甚至穿孔。

到达胃部的食物,大部分可在数天至两周内由肛门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蚀性的电池,就必须及时以内视镜取出,因为这类电池碰到水后的一小时,就开始腐蚀。最担 心的还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异物,错过送医最佳时机。若是父母观察到孩子有咳嗽、变音、发疳、吞咽困难〈东西卡在食道〉、呼吸急促〈东西卡在气管〉, 就要注意是否有误食异物的可能了。

【处理方式】

1.掉入食道者,立即送至耳鼻喉科以内视镜取出。

2.一岁以下小宝宝急救法:用左手环抱宝宝整个身体,使之形成头低屁股高的姿势,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将宝宝身体翻转过来,空掌重拍后背部,一样 也是五下。两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进行CPR时,将宝宝的腿抬高、头放低,在宝宝两侧乳头联机中点下一指宽处,以两指压胸的方式帮助宝宝恢复呼吸。

3.一岁以上宝宝急救法:意识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后方,以身体贴紧患者背部,双手从腋下环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 拳头,合力压挤上腹数次,进行到异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识者,让患者立刻平躺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两手在腹部正中线施压往上推,每次施压不可偏左或偏右,连 续做5下明确有力的施压动作,间断,再做。

【预防之道】

1.父母不要给不适合小孩吃的食物,如小果冻、花生、瓜子、汤圆或荔枝等,一定要喂食,请先处理过以使宝宝好吞咽。

2.照顾小小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教育大一点的小孩,不要随意塞东西给小小孩吃。

3.绝不将过小的物品提供给孩子玩,如1元或5元硬币、各式钮扣等等,只要直径未超过3.17公分〈约喉咙的宽度〉、长度小于5.17公分的小物品,就不该让孩子任意取得。

4.宝宝进食时,不要边说话边吞咽,让食道与气管动作不一致,使得食物误闯「禁区」。

婴儿猝死症候群

【发生原因】

发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吴昌腾指出,可能与婴儿趴睡;宝宝被同睡的大人压到;母亲有吸毒、喝酒或吸烟等习惯者,怀孕时容易造成胚胎发育异常,而产生潜在性的 疾病;或是遭到感染及窒息过久等原因,都可能是发生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危险因子。虽然案例不多,但是因为发生突然,总让父母伤心欲绝,甚至若是发生在保母照 顾的时候,也会引起法律纠纷。在西方,婴儿猝死症的发生率是千分之二点六至五;而在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发生率明显较低,约为千分之零点五,许多研究显 示,除人种、遗传因素外,母亲及婴儿的生活习性也是影响发生的原因,加上我国婴儿多半是仰卧睡眠,而西方婴儿大多是俯卧睡眠,所以,我国婴儿猝死症明显减 少。

【处理方式】

1.如果能及时发现婴儿脸色发疳,就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使心跳恢复跳动,同时立刻送医诊治。

【预防之道】

1.国外许多研究报告显示,俯卧睡眠的婴儿猝死发生率是非俯卧睡眠婴儿的3~9倍,所以在1992年时,美国儿科医学会正式建议婴儿不要采用俯卧姿势睡觉,以减少婴儿猝死的发生率。经过几年的大力推广,猝死率的确有下降趋势。

2.婴幼儿在睡觉时,不要用太过柔软的枕头及寝具,免得孩子陷于其中而造成窒息;吴昌腾建议用稍大一点的毛巾折个几折当枕头即可。

3.母婴不要同床,避免大人翻身时不慎压到孩子酿成意外。

4.夜晚睡觉时,多起身几次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

药物中毒

【发生原因】

多是大人粗心所致,不是将药物装在看起来是一般可食用的瓶罐中,就是放在孩子随手可得的地方,发生药物中毒的机会自然提高不少。就如去年爆发SARS时, 为了消毒,许多家庭备有漂白水却未注意摆放地方,之后就不时发生幼儿误食漂白水的事件;每年端午节前后,也容易传出误食碱粽水的案例,因为碱粽水可能放在 一般饮料的容器中,孩子以为是好喝的饮料,就一口喝下……

【处理方式】

1.发现孩子神情怪异时,立刻检查平日服用药物是否还在?确认误食药物的时间及剂量后,送医时,务必连同药物的原包装〈药袋〉一并带去,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2.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如普通成药或维生素等,可让孩子多饮冷开水或牛奶,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3.剂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话,立刻送医,通常在2小时内施以洗胃,2小时后以活性碳减缓药物吸收,剂量重的话,就要进行洗肾。

4.若是误服强碱药物,切记不能催吐;误服强酸,应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

5.维持呼吸道的畅通。

【预防之道】

1.食品与药品一定要分开装,特别是药品外包装上,要标记药名、到期日或相关信息(最好还是留在原包装盒不要分装)。

2.每次使用后,一定要关紧瓶盖,并绝对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特别的药剂或液体,如漂白水或碱粽水,更是要特别收好,绝对不能让孩子碰触到。

4.特别液体的外瓶一定要保留原来商品的标示单,若是因放置在浴室受潮而剥落,请立即更换一瓶使用,避免日后万一真的发生孩子误服一事,才能提供医师可靠的信息,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

5.在美国,安全药罐使用的非常普遍。要知道,防儿童开启(child-resistant)包装并不是小孩都打不开(child-proof)。防儿童 开启的法定定义是:80%的五岁小孩需要超过五分钟以上才能打开之包装。这代表还有20%的小孩可用较短时间就开启瓶盖。小孩都喜欢尝试,都可能想得出打 开的方法。因此,在选择存放容器时,不妨挑选开启程序较繁复的容器,延长小孩打开的时间。

求助时要注意的事

当宝宝正处于极端危险时,父母或照护者一定要镇静,一方面是给孩子一点心理安慰,一方面要做对必要的紧急护理。你可以大声呼救,只要数秒钟,也许就可唤得 很多的救援帮助。同时即刻开始进行急救(帮助呼吸或做心脏按摩术)。在进行急救后一分钟,如果尚无救援出现,则必须再次呼救,或打电话给119。

电话求救时切记三件事

1.直接说出问题重心,譬如:「我的宝宝呼吸心跳停止了!」或是「宝宝需要立即急救!」等等,不必描述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

2.一定要告诉对方你家的地址、电话、如何走才能到达等信息。

3.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一定要继续急救不要中断,除非短暂(数秒而已)的呼救求援。此时可以先将幼儿移到电话或窗口边,一面急救一面求援。

家中应备有简易急救箱

在紧急的时候,能适时先处理伤口,多少能降低伤害程度,因此家里应备有简易急救箱,建议准备耳温枪、纱布块、绷带、OK绷、消毒棉球、冰枕、三角巾、骨折固定板数枝、优碘药水、棉花棒等等。

放置的地方应以大人方便取得,与小孩却有安全距离的地方,否则本来是要救人的却反变成「祸首」。

窒息

除了异物吸入会造成窒息外,常听见的案例还有,被窗帘绳子、电线绕颈、盖在厚重的棉被下窒息、玩躲迷藏时躲在大纸箱、衣柜、橱柜,甚至是烘衣机等地,都是小孩喜欢藏身之处,一下没被找到又出不来时,悲剧往往就发生了。

窒息若超过5分钟,就可能使脑神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家长应具备急救常识,立即对窒息幼儿施行急救,以免延误。当口鼻被封住或颈部受勒,应立即解开封住口鼻之物,未恢复呼吸时施以人工呼吸,并尽速送医。


《“救命手册-婴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处理法”》 有 1 条评论

  1. 一岁宝宝的居家安全贴士
    (转自医学教育网)
    1.电源插座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电视机、DVD、音响……一般这些电器都放置于客厅中,各种电线、电源插座也都随之统统暴露出来,而且一般距离地面都不大高,宝宝很容易触摸得到。更让人担忧的是,似乎电源插座上的那些小孔小洞对宝宝有无穷的吸引力。
      危险对策:
      ●电视机、DVD机等比较重的电器,要远离桌边(或桌子足够高),并且把电线隐蔽好。
      ●在电源插座上安上安全电插防护套,或者用强力胶带封住插座孔。再或者可以使用安全电插座,这种产品更为常见,当没有电插头插入时,它的插眼是自动闭合的。
      2.门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当门被大风吹刮或无意推拉时,很容易夹伤宝宝娇嫩的手指。此外,现在房间的门把手多采用金属材质,有些还带有尖锐的棱角。宝宝经过的时候很容易碰伤小脑袋。小小一扇门,危险可不小。
      危险对策:
      ●在家中所有门的上方装上安全门卡,聪明的妈妈也可以自创一招:用漂亮的厚毛巾系在门把手上,一端系在门外面的把手上,另一端系在门里面的把手上。当风吹过时,即使把门吹动也不会关上。
      ●用棉花、棉布做成漂亮可爱的门把手套,套在门把手上,这样宝宝就不会受到门的伤害啦。
      3.茶几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不仅仅是茶几边缘,家中楼梯、桌椅、橱柜、梁柱……等尖锐的地方,统统都是危险源。在宝宝学习“坐、爬、站、走”的过程中,它们的危险指数急速上升。此外,很多茶几设计得相对较低,方便了我们,也方便了宝宝触摸茶几上的东西,这可不是好事哦。
      危险对策:
      ●桌角、茶几边缘等这样的家具边缘、尖角要加装防护设施(圆弧角的防护垫),或者装修的时候选择边角圆滑的家具。
      ●矮茶几(或其他相对较矮的家具)上不要放热水、刀(剪、针)等利器、玻璃瓶、打火机等危险物品,万一被宝宝够到,可能会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4.地板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打磨得光亮整洁的石质地板比较坚硬,而且相对比较容易打滑,对要多多练习爬行、站立、行走的宝宝来说,难度相当大,很容易摔倒。而且,坚硬的地板更容易磕伤宝宝的头部,并伤及胳膊和腿。
      危险对策:
      ●地板不要打腊,蹒跚学步的宝宝会更容易跌跟头。
      ●地面溅上水或油渍的时候,要及时清理,以免增加地板的滑度。
      ●宝宝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地板上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即使摔倒,危险度也会降低。
      5.抽屉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天知道为什么宝宝对抽屉这么好奇。”每次妈妈打开抽屉,小家伙就放下手头上一切活儿,乐颠颠地过来往里面瞅。有时候甚至自己动手去开抽屉。滑动自如的抽屉成了继门之外,夹伤宝宝手指的第二“元凶”。此外,妈妈们往往会把家中的危险品藏在抽屉中,例如,剪刀和刀叉之类尖锐器具,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对策:
      ●可以使用抽屉扣,防止宝宝任意开启抽屉。
      ●橱柜中的小抽屉可以使用安全锁,将橱柜抽屉的一侧与橱柜侧面相连的转角处装上安全锁。
      6.楼梯
      危险指数:★★★
      危险理由:现在,家中有楼梯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不注意,宝宝就摸爬到了楼梯上,这是很容易造成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的危险动作。
      危险对策:
      ●最好在楼梯处装上安全栏杆,防止小婴儿攀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