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blog

  • 开始办公室里咖啡生活

    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咖啡机,终于选择了飞利浦 (Philips) HD7450/20 咖啡机,在京东商城220拿下,另外买了一个量极大的国产云南咖啡粉“爱伲咖啡”,500克才42块,全当是玩玩。 http://www.360buy.com/product/1006742289.html 今天都到了,下午在办公室的茶水间试水煮了两壶。不过真是不如以前在罗克韦尔时候用全自动咖啡机出来的效果,不醇。不过怎么说,都要比雀巢速溶喝起来舒服多了。终于可以从普通青年晋级到文艺青年了,下午来一壶咖啡,这生活简直是。

    在咖啡沙龙http://www.coffeesalon.com论坛泡了几天,稍微了解了一下,法压壶貌似好玩,但是不太适合办公室。下一步准备买个磨豆机,然后买豆子试试能不能更好一些。灿坤的电磨很便宜,但是评价一般。有一个豆叔在网上口碑很广,淘宝店里也有一些手磨电磨推荐http://horstcafe.taobao.com/

    另外一个比较人多势众的讨论咖啡的地方就是百度咖啡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F%A7%B7%C8 也在里面学了不少有意思的。

    全自动家用型的这个貌似不错 “机器是我最喜欢和推崇的Saeco喜客odea giro型号,这款喜客Saeco odea Giro全自动宝马橙色款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家用咖啡机,外观与功能搭配完美,透过上部磨砂塑料盖,豆仓的咖啡豆余量一目了然,豆量和水量旋钮位于正面,调节简单而直接,杯架高度可上下手工调节,磨豆时刀头声音清脆悦耳,总之,一部完美的好机器。”

    另外搜到大连有家店卖咖啡机咖啡豆,八点咖啡公司dl8icoffee.taobao.com。不知道如何,有机会试试

  • QClub大连9月22日技术聚会

    某次QClub大连聚会以后,与侯伯薇http://weibo.com/houbowei 微博上通气,问能不能有一个专门的聚会讨论编程语言,伯薇也正有此意,于是我就选了Lua作为题目。侯伯薇联系到七牛的许式伟http://weibo.com/xushiweizh ,专程从上海飞到大连介绍Go语言。

    周六这天大连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阵雨,我在微博上稍稍担心了一下,到了中荷人寿,发现许式伟已经在那里和侯伯薇聊天,还有liteIDE的作者也在。许式伟和微博照片基本没差别,但是感觉更瘦一些,另外也不不是很善言谈。稍稍聊了一阵我们就开始分享环节了,观察了一下到场的大概有20多人吧,不算很多。

    开始先由我介绍Lua编程语言,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到场的C++、C#、Java基本上差不多比例,听说过Lua编程语言的也有几个,后来聊天知道某位兄弟是欧兰辉老师公司里面做pascal连接Lua的。首先介绍了为什么选择Lua,最主要一点是用来玩,比如弱引用,基于原型面向对象这些概念都是用Lua学起。由于担心我讲的时间太长影响许式伟,稍稍把速度提前了一些,有些内容简单提一下就略过了,后来发现还是讲快了。

    许式伟关于Go语言的分享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为什么选择Go,因为他喜欢Go语言的哲学,并且坚信Go会成为云计算最重要的编程语言,互联网时代的汇编(这个倒是觉得JS已经是了,没法争)。然后许式伟主要针对Go语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着重介绍,比如接口机制,defer等等。本来我期望许老师介绍一下goroutine和channel,但这方面没有提。

    由于许式伟提了某些Go有趣的地方,我也想补充一下,首先Lua也支持多返回值,这是CLU的特色。另外Lua也没有try catch,但是有pcall和xpcall调用机制,另外对于接口这个机制,完全可以用table模拟出来。

    由于家里有事情,我在openspace环节听了一阵就离开了,非常不好意思,本来打算多聊一阵,和伯薇小聚一下,也只能等下次了。

    最后大力感谢许式伟到大连做了如此精彩的分享,这是大连本地技术圈很难得的好事。也感谢侯伯薇一直坚持组织QClub大连的活动,给我们这些喜欢技术、喜欢一起聊天的开发者这么好的一个活动,十分不容易,再次感谢!

    一些PPT截屏,完整的可以到这里下载: “Lua 编程语言0921.pptx” http://vdisk.weibo.com/s/d7vUZ

  • 新浪微博的不科学研究

    首先说明,这篇文字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借用问答形式展现,不具备什么科学性也没有详细的数据收集分析。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sagasw

     

    微博现状?

    如果说网络产品,2011年最火的毫无疑问是微博,几大门户基本上都推出了微博产品,据我观察,基本上排名顺序是:新浪、腾讯、网易与搜狐不确定。新浪微博现在投入最大,宣传最火爆(不过也没有SB到购买春晚关键字的地步)。腾讯微博还是依托它庞大的用户群,但是腾讯微博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马化腾没有像新浪管理层那样全力投入。没有全力投入,现状就是腾讯还有其它类似微博的产品,比如腾讯空间说说,这就像自己跟自己打架。

     

    微博是什么?微博能做什么?

    微博是什么,很难说清。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新闻来源,现在各种突发事件,很快就会在微博上爆炸式传播。也可以把它作为个人自言自语、自怜自爱的一个日记本,只不过这个日记本是公开的。或者可以把它当做微型的论坛,评论回复发言各种功能也都有。

     

    微博的特点?

    使用微博的最大特点是快捷方便。借助智能手机上面的程序(用fashion的方式叫app),拍照、上传、写两句话一分钟搞定。在博客时期,徐静蕾就有类似微博化的倾向,几句话就是一篇博客。但是博客特点是有内容才好看,太短了就像是敷衍。而微博可以简单到就是一句话,一个字甚至就一张图片。

    现在新浪微博上的话题大致分成几种:心灵鸡汤,名人名言类的,抚慰心灵类的,冷笑话什么的,这一类将来会慢慢减少,但是现在还是挺多的。其次是朋友聊天型的,也就是把微博当成聊天工具来用,另外自言自语当成日记使用也是一种变型,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交性内容。再就是讨论问题的,有些能争论到骂街,但是微博的短小决定了很难争论出什么一二三来,到最后就是各自回家吃饭罢了。再有就是新闻类的,把网站新闻或者文章链接贴上来,也许加上一两句评论,比如什么南方周末之类的媒体。

     

    前世今生?与Twitter比较?

    首先得说,微博不是新浪发明的,而且现在最火的也不是新浪而是twitter。我的Twitter账号是:http://twitter.com/sagasw

    twitter与新浪微博相比有如下特点:

    1)Twitter不排除删某些违法贴,但是新浪微博上删帖大多不是因为违法,这个不多展开说明。

    2)使用Twitter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需要身在国外,所以中文用户数量相比新浪微博差了几个量级,大多数Twitter上非政治言论几乎在新浪微博上有同步的内容

    3)现在新浪微博上的IT技术讨论已经超过Twitter,这也是因为用户数量导致的

    4)新浪微博多了很多花哨的功能,比如评论转发,比如微博群等等,但是评论和转发相比而言比较难区分,另外微群功能基本上是废的

    5)Twitter的API非常大方,但是新浪微博的API质量以及Quota都太小气了,而且所谓的微群功能还没有API

     

    微博为什么要140个字?

    140个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限定。这个设定来自Twitter的140个字限制,而Twitter限制来自手机短信140个字。但是新浪微博是140个中文字,而Twitter是140个英文字,换成中文其实是70个字,也就是一个正常短信的长度。但是新浪微博140个中文字其实就很奇怪,因为手机短信不可能一次发140个中文。

    但是140个字的限定,其实还有一些好处的。首先一点就是字数限制让内容变得简洁,跑题一下说,其实微博最好的问题就是古诗,比如五言七言,文字优美还表达了很深含义。如果想多写字,那简单啊,使用博客发长文章就好了。说到这里还得评论某个很搞笑的功能,就是把长文字变成一个图片贴上去,这功能太蛋疼了。字数限定的第二个好处是,大家都不必写长文字,所以几句话的自言自语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就是快餐一样的快捷,也不会期望有什么太深刻的内容。

     

    微博的营销策略?

    微博本身怎么赚钱是一个大问题,至少我现在没发现微博赚钱的方式,广告、话题营销都是其它Web载体用过的,很难说微博用了就会不一样。但是微博庞大的客户群以及更重要的微博人际关系,应该是可以挖出宝贝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需要服务的产品而言,建立官方微博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学校、公司、政府机关、产品、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回应粉丝的问题,广而告之发布各类信息、新闻、链接等等。先别想着用微博赚钱,把微博做一个广告载体或者是服务窗口,把人气旺起来。

     

    微博的不足?

    微博求快求关注度,以及话题的时效性,导致微博有些不足。话题本身求新求快,有时候很难保证话题内容的正确性,所以产生了谣言以及辟谣功能,有些是真谣言,有些。。。其次,为了吸引眼球,话题可能偏于低俗化,比如每篇必加上一张性感美图,但是与内容一点也不搭。或者是由于微博本身发的太快,导致某些”明星“的真性情真水平都表露出来,霸气侧漏了,实在不该。

     

    微博的发展?

    有人说新浪微博最终会把新浪拖垮,有人说Twitter估值过高,我一介屁民实在也没法看透将来如何。但是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产品的趋势是:短小化(或者说快餐化)、移动化(便携化)、平民化、社交化,而微博就是最符合这个发展趋势的。就此来看,至少一两年时间不会有新的网络产品代替微博,我很看好微博发展。

    另外现在微博数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微博内容相比博客或者是论坛,内容相对比较真实,所以数据应该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针对这个社交特性可以做不少开发,不过我现在没想好能做什么,看各位高人的了。

  • 大连InfoQ活动QClub记事-35岁程序员这个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2011年的7月23日必定会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神奇的新闻。不过这里想说的是大连IT从业者、程序员的一次聚会,是由InfoQ组织的QClub。

    (下文中提到的推,是指的twitter,而微博指的是新浪微博)

    大概一两个月之前,有人在微博上提醒我,@侯伯薇 会组织一次大连的QClub活动。这个事让我感觉很兴奋、很开心。

    作为程序员,会经常被人搭上各种各样固定的tag,比如“宅”,比如“闷”、“无聊”,“不会沟通”,“害羞”,“冷笑话”等等。QClub不能说是宅男们的反击,而应该说是程序员期待与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那种感觉。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字、一个ID会变得更鲜活生动,更加有生命力。

    早上起来发现天气极为恶劣,@gamtin在推上说,也许又要像去年Python用户组那次(大连Python用户组活动简记)的天了,好在接近中午的时候雨渐渐小了,而且天气也开始放晴。侯伯薇在微博上发消息说,他已经出发去会场准备了。

    我也提前一小时出发,到的时候大概是一点左右(定的是一点半开始),屋子里还没有几个人,前面有两三个人在准备电脑神马的,由于去的早,InfoQ的海报也还没有放在会议室外面,我是好一顿撒磨(大连话,意为探头探脑的看)才敢进去,吼吼。

    过了十几分钟,侯伯薇与欧兰辉 @ouland 一起到了,侯伯薇看上去比网上感觉的要年轻,这也是搞技术的最大好处啊!!我们简单交谈了几句,提到了这次InfoQ对于大连程序员以及搞IT方面的朋友,真是极为难得。侯伯薇提到了百年人寿对本次活动提供赞助。

    IMG_20110723_141051这次QClub主要是三个议题,由于是架构专场,演讲议题都与架构有关系。首先是时代麦微(follow5)的CTO张爽介绍了follow5这个微博平台的架构。个人感觉由于不是太了解听众群兴趣、层次,张爽的presentation偏向于普及,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的不多,也许是不方便,具体的数据也不多(比如具体架构选型,神马Linux用了神马开源项目,数据流量多少,哪个微博同步量更多,基于用户微博是否有二次数据挖掘的想法,如何盈利,下一步计划等等)由于我也是一个Open话题的主持人,所以就没法分身与张爽进行讨论。其实大言不惭的说一下,我对另外两个讨论话题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比如微博同步,我有写过一个twitter同步到新浪、腾讯微博的小程序,用了GAE;再比如NodeJS,那件让人羞射的T恤就是我研究写文章得来的哦。

     

    第二个话题是侯伯薇主讲的“选择合适的架构”。其中我觉得很关键很同意的观点就是,架构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平衡(trade off)抉择,架构师之所以值钱,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架构如何如何,而是他们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架构、不应该选择什么架构技术,而且能够用代码把这种技术的可能性show出来。

     

    第三个议题我这里也有参与,准备的话题是“35岁程序员这个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没想到参与的人也不少。欧兰辉在开始帮我撑了一会场子(后来这家伙跑到别的讨论组去了)。为什么要选这个话题?其实大家搜索一下各种招聘网站或者是各种博客就能发现“35岁为程序员应聘上限”“35岁以后不写程序,要搞管理”“35岁以后的程序员没有前途”之类的言论比比皆是。35岁以后就必须转型?不能搞技术?不是做管理就不行了?这次讨论组就想跟其他朋友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让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发现做了几年、接近35的开发者还不少,也有刚毕业入职的学生对前途比较迷茫,还有人对程序员这个职业很迷惑不知道该如何走,另外也有人关注程序员这个群体的健康问题。关注的点都非常有价值,我把问题记在便签上,后面慢慢讨论。

    要说明的是,我提到的35岁程序员,指的是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是Senior Developer,可能是Leader或Manager,也可能是架构师,也可能是业余的移动App开发者;这里说的程序员,指的是35岁以及35岁以后还有兴趣继续编程,而且在工作中也能够继续编程,而且以编程为乐趣的IT从业者。如果把程序员局限在某个头衔下,天天看着式样书敲程序的码工(coding worker)那我也不同意35岁的时候还是这样。

    在讨论中我提出一个观点,在总结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就是程序员这个职业,在中国现阶段,赚钱方面比其他行业可能还要差一些,如果坚持做技术可能会有类似的问题。很多人选择程序员作为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编程,喜欢编程中能控制一切的感觉,喜欢与电脑打交道的直接(而不是管理团队要考虑的麻烦事),或者说,编程就是一种业余爱好。如果觉得大连程序员收入低,可以试试北上广,或者试试肉身翻墙,学英文学日文的翻墙出去有啥用?我们这样搞技术的技术移民那就相对容易多了。另外也可以试试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搞搞App开发,虽然说现在不是那种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但是两三个高手做出一个应用程序,也不是不可能。最重要的还是要经营自己的品牌,把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变得知名,把技术功底打得扎扎实实,这样才有比较好的前途有比较多的选择方向。

    有些朋友选择程序员,是因为就学的这个专业,也找不到别的好工作(类似工资水平下)。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在30岁之前考虑你的转型问题,30岁左右开始做转型。程序员在现阶段的中国,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行业,它的长久发展可持续性在中国体现的非常不够(在日美这些地方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但你仅仅为了养家糊口而选择成为程序员,要么早点考虑转行,要么早点出国多赚钱镀金。

    大家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在5点多的时候各位主持人做了总结发言。然后会议结束。

    这次QClub可以说是一个胜利的大会,一次奋发向上的大会,一次令人斗志昂扬的大会,一次红旗飘飘的大会。。。。。。

  • 我的新技术生活、培训学校及六一儿童节

    第一件事,最重要。

    四月初,我换工作了。离开了工作八年的罗克韦尔,到了另一家单位。生活变得忙碌,但是感觉很充实。

    罗克韦尔这是一家好单位,可惜的是我没有随之一起成长,走了不少弯路。如果能穿越或者回溯,估计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更好。感想很简单:如果你在某公司,觉得呆着没意思或者不受重视,早点离开为好。另外建议大家多看看《职来职往》这个节目,里面达人提供的经验很宝贵,我后悔没早看到。

    第二件事,关于做人的底线。

    最近在csdn上看到“著名的”传智培训的老师张孝祥替人写技术面试题,以至于都累病了。这件事太让人感动了。一个没有底线,不知什么是对错好坏,逻辑思维混乱,善于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的人都可以创业成功,还在微博上受到csdn某大腕的吹捧,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只要敢做,错事都能都敢吹的全世界都知道。最可贵的是,还有很多人鼓吹叫好,为之呐喊助威,所以说现在,成功真的很容易复制,只要你没有底线。

    第三件事,关于孙秀楠。

    六一那天中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萌萌接电话告诉我她在看书。我感觉很难过,六一没法带她出去玩。其实我应该请假领她出去的。好在也没必要后悔,周末好好出去玩玩,补偿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