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用的重构方式

重构是一个程序员很好的编程习惯。有时候难免写出一些不好看的代码,空闲时候你就可以用重构这种方式来提升代码质量。

比如类似这种模式:

if (! pDev->m_IsInited)  pDev->Init();

这段代码从性能上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意思也很明显,如果“已经初始化”标记为false,则调用Init()这个初始化函数做一些动作。

但是代码实际上可以改进的更好,最大的问题是对于pDev的使用者来说,没有必要知道m_IsInited这个变量。我们可以推出第二版:

if (! pDev->IsInited() )  pDev->Init();

这时候类变量被函数调用替换,好处是你可以在IsInited()函数里面做更多的操作,或者把m_IsInited改个名字而不需要去修改每行类似上面的代码。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案:

pDev->Init();

而IsInited()判断则放在Init()里面,这时候pDev的使用者更省事,我只要调用就好了,有没有初始化过,那是pDev自己的责任,跟使用者无关。

需要注意的是,Init()此类函数也许会有输入参数,那时候就需要比较复杂代码来保存状态以免出错。另外这个方式主要用于防止Init反复重入,如果某个函数需要反复调用且每次调用结果可能不同,那就不能使用类似手段了。

这属于非常非常基本但也是很常用的一种重构方式,在这里记录一下。

C语言指针及数组

C语言的指针与数组是一个比较高阶的话题,有些书就是照本宣科,读者看完会认为自己明白了。真要是碰到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就发现自己了解的还不够深入,那时候就棘手了。我在前面提到的《C语言趣味题目》http://sunxiunan.com/?p=1647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对里面的题目都完成的非常完美,那指针与数组的话题其实也没必要看了,你一定已经是一个C语言方面的高手。

C语言的指针,是C语言里最为灵活最有力量也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强力武器。数组相对来讲花样少一些,但也有些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知识点。

如果你想系统深入了解指针,我推荐你完整系统的阅读这几本书《C Programming language》也就是(K&R圣书),第二本是《C专家编程》,里面关于数组与指针的阐述尽管已经过去十多年依然是熠熠生辉,没有其它书籍能赶上,另外还可以看看《C与指针》这本书,其实也是一本C语言系统教材,把指针单独提出了,也体现了指针的强大威力,还有一本是《C陷阱与缺陷》,也是非常值得一读。

如果看完这些书,可以看看几个专门阐述C指针或者包含相关内容的文档,比如:

http://home.netcom.com/~tjensen/ptr/pointers.htm A TUTORIAL ON POINTERS AND ARRAYS IN C

http://publications.gbdirect.co.uk/c_book/ 这本书在线免费阅读

http://boredzo.org/pointer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pointers in C

http://www.cs.cf.ac.uk/Dave/C/node10.html Common Pointer Pitfalls 这是从wiki的pointer页面上发现的

http://www.knosof.co.uk/cbook/cbook.html New C Standard, 云风在他的blog推荐过。

http://learn.akae.cn/media/index.html Linux C编程一站式学习

———————————

C语言中的指针是什么,数组是什么,该如何定义初始化,我在这里不多讲,任何一本C语言的教材或者我前面推荐的K&R都有很详细的解释。

关于指针与数组最经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在定义为functionA(int * p),然后可以直接把int numArray[5]这样的数组直接作为参数传入,或者声明declaration与定义definition不匹配,如extern定义为char* 但是实际上是char[]。

其实我们只要记住指针与数组的几个不同点,到时候类似问题就很容易搞掂了。在《C专家编程》里面列出一些,我这里简述一下:

第一点也是最关键一点,指针访问是间接的,也就是指针存放的是一个地址的值,存放的是被指内容的地址,其实类似一个中转站或者114的功能,如果想取得指针所指向的内容,必须做提领(deference)操作,实际上类似于两个步骤(先取得指针的内容也就是p存放的地址值,然后取得存放地址里面内容)。而数组里存放的就是数组的值,不是什么间接引用的地址,比如我们要取arr[5]的值,只要从arr开始数5个位置,里面就是a[5]的内容。

另外一点不同是,假如我们有个数组int array[5],数组的地址&array与数组名字array本身代表的地址是不一样的。&array实际上是一个int (*p1)[5]类型的指针,p1每一步递增递减都是sizeof(array),也就是5个int长度。而array相当于&array[0],也就是第一个元素(element)的地址,类型是int *p2,p2每一步递增都是sizeof(int)。这个区别在指向二维数组或者多维数组指针里非常需要注意。

再有一点不同是,一般指针类型(除了int *const p这种)都是没有名字的,可以随意的指来指去的,另外指针可以有加减计算,加上减去一定的值。而数组相当于,定义以后就不可以修改数组地址了,这也是前面一条我都会说有一个p1或者p2指针,而不是数组array本身。尽管数组array有类似指针的行为,也是某种地址,但是它不可以进行加减操作,我们可以认为数组array本身是一个常量。

还有一点不同是,指针可以初始化为NULL,另外可以声明为void指针,还可以声明非常复杂的函数指针、指针的指针、字符串指针等等,但是数组没法定义为函数数组。

什么情况下指针与数组的概念可交换?《C专家编程》总结的以及相当全面,我在这里简单列两条,深入的内容请看书。1)使用a[i]这种形式对数组访问,编译器改写为*(a + i)形式,这也是为何i[a]这样写也编译运行通过的原因。2)作为函数参数时,数组会被修改为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

关于指针还有很多高阶内容,比如复杂的指针声明该如何解读?int const * p1与int * const p2的不同之处?sizeof *ptr 与 sizeof ptr结果?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毕竟这篇文字是给我自己做一个知识备份。如果大家有指针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尽量解答。

MFC是否过时?如何学习MFC?

过时与否?简单回答就是:没有过时。

是否需要学习MFC?简单答之:depends on。

学习MFC最好的书籍?是这本:http://www.china-pub.com/45715 《VC++技术内幕》,另外深入一点可以看《深入浅出MFC》(侯捷)。

——————————————–

为何没有过时?很简单,微软一直在更新MFC,如果知道MFC的真正含义,你是不会说出过时两个字的,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这是微软C++界面库的基础。有人会提WTL或者ATL,OK,他们被用的不多。至于QT什么的,那不是微软的东西,再好微软也不会用的。

MFC没有更新吗?当然不是,如果你安装了VS2008或者2010就会不经意发现,那些wizard提示方式下,你可以建立出更多更酷的界面模式,那些都是QT、WTL么?当然不是,那都是MFC的功劳!!!

MFC一直在与时俱进,为了建立微软的和谐帝国而努力更新更新。

要不要学MFC?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般来说,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问你两个额外的问题来确定你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个额外问题是:你的工作或者学习需要你在Windows下搞开发么?第二个额外问题是:你所谓的学习,是指仅仅会用会从toolbox拖拽?还是懂得Internal的机理,知道它的优劣?

如果你只是想在Windows下搞界面相关的开发,依此谋生或者做点软件之类,那么学完我推荐那本《内幕》已经差不多足够了。再多看看一些MSDN的相关版本更新文章就足够你在公司里厮混下去。

如果你想了解的更多,其实微软也给你这个机会,MFC实际上是“路一直都在”,CString也好CDialog也好,其实它们的代码微软早就给你了,就在VisualStudio的MFC目录下,完完整整的哦。可是有多少人会去读会去看呢?想了解哪个类的实现或者函数的实现,只要“go to declaration”就可以了。

还有问题?欢迎留言,只要不是白痴问题,我都会尽量回答。

C语言趣味题目

http://stevenkobes.com/ctest.html

在这个网站上发现一套很有趣的C语言测试题,如果你招聘C语言相关开发人员,或者正在学习C语言,很值得做一做。

如果没有做,下面内容暂时不要看,最好自己先完成一遍。

—————————————–

image

——————————————–

OK,假设你做的答案没有完全正确,那你可以继续看下去了,否则,后面内容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不值得看。

——————————————–

第一题:

#include <setjmp.h>
static jmp_buf buf;
int main(void)
{
volatile int b = 3;
if (setjmp(buf) != 0)
{
printf(“%d\n”, b);
exit(0);
}
b = 5;
longjmp(buf, 1);
}

输出结果为A)3      B)5     C)0      D)都不是

答案为B,也就是输出5。

关键点在于理解setjmp以及longjmp,(http://en.wikipedia.org/wiki/Setjmp.h )第一次运行到setjmp,会设置jmp_buf,然后返回0。当调用longjmp时,会把longjmp里面的非0值作为setjmp的返回值返回(如果longjmp的value参数为0,setjmp恢复后返回1,也就是当恢复到setjmp存储点的时候,setjmp一定不会返回0)。

setjmp-longjmp组合的用处类似于游戏中的存盘读盘功能,经常被用于类似C++的异常恢复操作。

第二题:

struct node
{
int a;      int b;      int c;
};
struct node s = { 3, 5, 6 };
struct node *pt = &s;
printf(“%d\n”, *(int*)pt);
返回结果为3,这个算是比较简单,pt为指向结构s的指针,然后将pt转换为int指针,进行dereference,取出一个int值,那就是结构中第一个数。

我们将题目改动一下,如下代码

struct node
{
char a;   char b;  short c;   int d;
};
struct node s = { 3, 5, 6, 99 };
struct node *pt = &s;

printf(“%X\n”, *(int*)pt);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32位C编译器都认为char是8bit,short是16bit,int为32bit,所以node在内存中应该正好是对齐的,也就是abc这几个成员之间没有空隙。最终结果应该为60503,如果不是,欢迎你告诉我你具体的编译环境以及硬件配置。

第三题:

int foo(int x, int n){
int val = 1;
if (n > 0)
{
if (n % 2 == 1) val *= x;
val *= foo(x * x, n / 2);
}
return val;
}

这道题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纸上做一个推演计算,一步一步跑一下,就能得到答案了,这里面没有任何复杂的C语言概念。

第四题:

int a[5] = { 1, 2, 3, 4, 5 };
int *ptr = (int*)(&a + 1);
printf(“%d %d\n”, *(a + 1), *(ptr – 1));
这道题考的其实是指向数组的指针,&a是一个隐式的指向int [5]数组的指针,它和int* ptr是不一样的,如果真要定义这个指针,应该是int (*ptoa)[5]。所以ptoa每一次加一操作都相当于跨越int a[5]的内存步长(也就是5个int长度),也就是说&a + 1其实就是指向了a[5]这个位置,实际上内存里面这个位置是非法的,但是对ptr的强制转换导致了后面ptr-1的内存步长改为了1个int长度,所以ptr-1实际指向了a[4]。至于*(a+1)没什么好说的,值就是2。

第五题:

void foo(int[][3]);
int main(void)
{
int a[3][3] = { {1, 2, 3}, {4, 5, 6}, {7, 8, 9} };
foo(a);
printf(“%d\n”, a[2][1]);
return 0;
}

void foo(int b[][3])
{
++b;
b[1][1] = 9;
}

其实和前一题有异曲同工之妙,++b的步长实际上是3个int,也就是++b运算以后,b指向{4,5,6}这个数组的开始,而b[1]就是{7,8,9}, b[1][1]实际上就是8这个值也就是main函数中的a[2][1].

第六题:

int a, b, c, d;
a = 3;
b = 5;
c = a, b;
d = (a, b);

printf(“c=%d  “, c);
printf(“d=%d\n”, d);

这个其实有两个C语言知识点,一个是等号操作符优先级高于逗号操作符,另一个是逗号操作符相当于运算逗号前半部后半部的表达式,然后返回后半部表达式的值。所以c等于a(先计算等号),而d等于b(逗号表达式返回b)。

第七题:

int a[][3] = {1, 2, 3, 4, 5, 6};
int (*ptr)[3] = a;

printf(“%d %d “, (*ptr)[1], (*ptr)[2]);

++ptr;
printf(“%d %d\n”, (*ptr)[1], (*ptr)[2]);

依然是2维数组相关题目,ptr为指向int [3]数组的指针,首先指向a[0],所以(*ptr)[1], (*ptr)[2]就是a[0][1], a[0][2].然后++ptr,相当于ptr指向了a[1],这时得到的是a[1][1],a[1][2],所以结果就是2,3, 5, 6。

第八题:

int *f1(void)
{
int x = 10;   return &x;
}
int *f2(void)
{
int *ptr;   *ptr = 10;   return ptr;
}
int *f3(void)
{
int *ptr;   ptr = malloc(sizeof *ptr);   return ptr;
}

这里考的是返回一个指针的问题,一般来说返回指针的函数,里面一定有malloc之类的内存申请操作,传入指针类型,则是对指针指向的内容做修改。如果想修改指针本身,那就要传入指针的指针。

第九题:

int i = 3;   int j;
j = sizeof(++i + ++i);
printf(“i=%d j=%d\n”, i, j);
这道题考的内容其实就是sizeof,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过http://sunxiunan.com/?p=1637 sizeof如果计算表达式,那么表达式是不会做计算的,也就是不管加加减减,sizeof就是针对i计算大小。在32位机器上,这个j应该为4。

我将代码扩展了一下,看看大家能不能想到结果:

short m;    int n;     double dn;
int j = sizeof ( m + n);
int k = sizeof ( n + n);
int l = sizeof ( m);
int l2 = sizeof (m * m);
int l3 = sizeof (m + dn);
int l4 = sizeof (m + m);

第十题:

void f1(int*, int);
void (*p[2])(int*, int);
int main(void)
{
int a = 3;
int b = 5;
p[0] = f1;
p[1] = f1;
p[0](&a, b);
printf(“%d %d “, a, b);
p[1](&a, b);
printf(“%d %d\n”, a, b);
return 0;
}

void f1(int *p, int q)
{
int tmp = *p;   *p = q;   q = tmp;
}

函数指针的数组p勉强算是一个知识点,另外一个知识点就是第八题提到的,对于int q这样的参数,是不会修改其内容的。而*p则可修改p指向的内容。

第十一题:

void e(int);
int main(void)
{
int a = 3;
e(a);

putchar(‘\n’);
return 0;
}

void e(int n)
{
if (n > 0)
{
e(–n);
printf(“%d “, n);
e(–n);
}
}

这道题自己debug一下就完全明白了,主要知识点就是递归调用,另外前置后置自减操作的返回值问题。

第十二题:

typedef int (*test)(float*, float*);
test tmp;

也是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对复杂的指针定义做解析,实际上K&R里面(5.12)也有介绍该如何解读。不熟悉的朋友可以试着练习练习标准库中的bsearch,qsort以及signal函数。

第十三题:

char p;
char buf[10] = {1, 2, 3, 4, 5, 6, 9, 8};
p = (buf + 1)[5];
printf(“%d\n”, p);

这道题我在http://sunxiunan.com/?p=1637 也提到过相关知识点,也就是p实际指向*(buf + 1 + 5),写的更诡异一些就是p=5[buf +1];也是同样结果。

第十四题:

类似十三题,也是把数组弄得有些诡异,(p += sizeof(int))[-1];相当于*(p + sizeof(int) + (-1))。

第十五题:

int ripple(int n, …)
{
int i, j, k;
va_list p;
k = 0;
j = 1;
va_start(p, n);
for (; j < n; ++j)
{
i = va_arg(p, int);
for (; i; i &= i – 1)
++k;
}
return k;
}

int main(void)
{
printf(“%d\n”, ripple(3, 5, 7));
return 0;
}

这道题也是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可变参数函数定义以及如何实现,va_arg会把5,7依次取出来。另一个知识点是i &= i-1,实际上是计算了i二进制形式中1的个数,每次计算都会消减掉最低有效位上的1。比如7二进制表示为111。i &= i –1的计算结果依次为110,100, 000 (也就是0)。在hacker’s Delights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类似技巧。

第十六题:

int counter(int i)
{
static int count = 0;
count = count + i;
return count;
}

int main(void)
{
int i, j;
for (i = 0; i <= 5; i++)  j = counter(i);
printf(“%d\n”, j);
return 0;
}

只要了解静态局部变量的真正内涵,这道题就是小菜一碟碟碟碟碟碟。。。。。。

C语言strlen实现之不科学测试

代码放在这里:

http://gist.github.com/419473 

————————————-

其中strlenBSD为delphij实现的FreeBSD使用的strlen标准库函数。http://www.freebsd.org/cgi/cvsweb.cgi/src/lib/libc/string/strlen.c?rev=1.10

strlenVC来自VS2010的CRT src,我建立了一个内嵌汇编函数,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MSDN说的很清楚,内嵌汇编这种方式是没法做优化的。

strlenDiet这个函数来自DietlibC,使用的是0.32版本。

strlenStandard是最一般常见的实现方式,比如wiki上、《c标准库》上都是类似写法。

logger是我自己写的一个高精度计时函数,里面用的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这个函数,每段strlen计算都是单独start()以及stop(),然后计算运行时间。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project setting。

首先我们使用release版本,在VC2010 project property page里面

image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测试字符串,我们使用了windowsUpdate.txt这个文本文件,大概1.2M左右。

当字符串个数为80000时,运行两次,我们得到测试结果如下(时间单位都是us):

Result strlen 0.000000 ##

Result strlenBSD 0.102586 ##

Result strlenVC 3012.946893 ##

Result strlenDiet 2802.122562 ##

Result strlenStandard 3485.999846 ##

—– second time ——–

Result strlen 0.000000 ##

Result strlenBSD 0.000000 ##

Result strlenVC 3015.086831 ##

Result strlenDiet 2806.302525 ##

Result strlenStandard 3676.002553 ##

可以看到这时候使用CRT标准库的strlen最快,而strlenBSD也是非常非常快乐,而标准实现是最慢的。

 

去掉优化看看。

image

Result strlen 4161.887115 ##

Result strlenBSD 3968.818857 ##

Result strlenVC 3078.673800 ##

Result strlenDiet 3819.303217 ##

Result strlenStandard 5035.940199 ##

—————– second ————

Result strlen 3165.460250 ##

Result strlenBSD 4013.348883 ##

Result strlenVC 3764.022041 ##

Result strlenDiet 5623.339493 ##

Result strlenStandard 6379.640180 ##

这个结果就比较有意思了,除了标准实现方式的版本最慢,其他差别不是很大,相比来说VC++内嵌汇编的实现比较快一些。

第二个测试文本来自ironruby的changelog.txt,大概5000行左右,我们依然试图读取80000个字符串(也就是只改变了代码中fopen的源文件)。

全优化版本两次测试结果如下:

Result strlen 0.000000 ##

Result strlenBSD 0.433735 ##

Result strlenVC 1011.775006 ##

Result strlenDiet 826.736862 ##

Result strlenStandard 1050.510424 ##

—————————-

Result strlen 0.000000 ##

Result strlenBSD 0.165407 ##

Result strlenVC 1030.929523 ##

Result strlenDiet 836.285049 ##

Result strlenStandard 1057.499975 ##

 

无优化设置版本两次测试结果如下:

Result strlen 1166.623783 ##

Result strlenBSD 1438.473774 ##

Result strlenVC 1265.279138 ##

Result strlenDiet 1456.994396 ##

Result strlenStandard 1546.674976 ##

—————————-

Result strlen 1166.989685 ##

Result strlenBSD 1480.218605 ##

Result strlenVC 1033.686648 ##

Result strlenDiet 1239.002409 ##

Result strlenStandard 1450.543506 ##

 

得到什么结论呢?除了我比较无聊,好像没有什么科学性的结论。如果硬要想,可以说两个:一个是内嵌汇编未必很快,因为编译器没法做优化。另外是,如果你想写一个优化版本strlen,delphij实现的FreeBSD版本是非常好的例子,而dietlibc的实现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反而因为代码复杂容易引入bug。

有几个问题其实可以好好研究的,比如为何delphij的版本会如此快?VC++以及GCC优化选项哪个比较有用?该如何写一个类似CRT这样的strlen(也就是汇编代码编译为so或者lib然后连接进来)。只是这些话题有些超出我水平,就不乱说了。

updated:

新测试代码在这里,增加了一个没对齐情况的测试(p+1),另外测试字符串个数增加到300000,对testbyte,增加一个版本,直接写testbyte在代码里。

http://gist.github.com/419585

测试结果如下:

———–对齐———————–
      Result strlenVC 84904.335012 ##

Result strlenDiet 82614.256452 ##

Result strlenStandard 99900.620863 ##

Result strlen 0.000000 ##

Result strlenBSD 0.002673 ##

Result strlenBSD2 0.032413 ##

————未对齐————————

Result strlenVC 87593.624963 ##

Result strlenDiet 83682.625534 ##

Result strlenStandard 99746.446413 ##

Result strlen 0.002339 ##

Result strlenBSD 0.002673 ##

Result strlenBSD2 0.015037 ##

可以看到对齐没对齐差别不是很大,至于0.000000,那是因为太快了,计时器没法计算出差别。

dietlibc中的strcpy算法浅析

我们将代码稍作修改,让一些宏定义变成函数更容易理解一些:

为了不和标准库的strcpy名字冲突,我将其改为strcpy2.

如果你把上面的程序编译运行一下就会发现,快的原因在于strcpy2这个函数最后一部分while循环里面的这几行:

*(unsigned long *) s1 = l;

s2 += sizeof(unsigned long);

s1 += sizeof(unsigned long);

对C语言指针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第一行是把l这个unsigned long类型变量值赋值给s1为地址的一个unsigned long型指针指向的内容。

在我的i386cpu PC机上,第二第三行分别是将s2以及s1指针增加了4(而不是通常函数实现里面的++)。这也就实现了每次拷贝4个char(也就是一个unsigned long)而不是只拷贝一个char。

而strcpy2前面的函数就是确保这个拷贝可以正确执行。

我们先看MyUnaligned这个函数(在dietlibc中原为UNALIGNED宏)。

先取了一个值是sizeof(unsigned long) – 1,然后将源字符串指针以及目标字符串指针都与这个值做与操作(xPtr & valN1),最后两个结果做一个异或xor操作(xVal ^ yVal)。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xPtr & valN1相当于一个取模操作,i386 cpu上valN1的值为3,也就是与的结果可能为0,1,2,3,当xPtr或者yPtr的值为4的倍数时候,与操作得到结果为0。两个与操作结果做一下异或,只有都为0或者都为1的时候,返回为0。也就是只要有一个指针没对齐,就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个char的拷贝(*s1++ = *s2++),然后从strcpy2返回。

这个算法就是为了保证xPtr以及yPtr指针都是在内存上是对齐的(aligned),如果没有对齐还要一次赋值4个char,那可能导致写入内存出错(参考这篇http://en.wikipedia.org/wiki/Data_structure_alignment)。

有的同学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源指针目标指针都没对齐,xor结果也是零,那不就错了么?

OK,不还有一段代码么,在STRALIGN里面,会对目标字符串指针地址取模,然后将余数返回,比如我们运行时人为地修改s1以及s2地址将其+1。debug运行如下图,得到p以及str地址,可以看到都是对齐在unsigned long边界上的( p & 3 一定是0)。

image

我们在Autos窗口里直接修改地址,让其加一,如下图:

image

这样两个指针就都没有对齐了。继续运行:

image

果然如我们预计的retVal的值为0。

image

xRet返回值为4 – 1,也就是3。

image

3个字符串(“aaa”)被拷贝到目标字符串里面,这时候目标字符串指针位置是对齐的了。

这是如果有编程经验的朋友可能已经有疑问,开头有可能没对齐,也有可能结尾部分没对齐啊,也就是尾巴部分一定是4的倍数么?未必,这时候这一段代码就起作用了。

unsigned long key1 = MKW(0x1ul);

        unsigned long key2 = MKW(0x80ul);

运算结果key1是0x01010101,key2结果是0x80808080,如果你看过Tony Bai写的strlen源码分析http://bigwhite.blogbus.com/logs/37753065.html ,就会发现这两个有意思的数字同样出现在glibc标准库当中。

((l – key1) & ~l) & key2我就不分析了,可以猜测到,这是对源字符串中NULL结尾符的检测。当检测到有结尾符的时候,就做按char拷贝,然后返回。感兴趣的可以参考TonyBai那篇文章,然后自己写几个test case测试一下。

整个函数就是这样,分析完毕。

缘分让世界变小

从1月22日签合同到这个月22号交接,这房子买的,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天宜家送货的人走后我刚一出门就发现走廊里又有一个送货的车载了好几个纸箱,定睛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培乐”,有这么巧的事儿?我立刻来了精神!难道是经销商的库房?!

更巧的是那小推车就在我家隔壁门口停住了,他们开门的当会儿我趁机往里面瞟了两眼,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那不是原来做热线客服的姐姐吗,真是多年未见啊。走进去大大地寒暄一通,感叹这世界简直太小了……

从那家公司离开整整六年,不但结婚生子而且工作换了两三个,每次写简历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在雅培那一年的点滴往事,想来刚走出校门就能有那样的工作机会实在幸运,学到的东西不说受用一生也差不多了,至少到现在我经常还在吃那个老本儿,虽然从骨子里不喜欢做销售,却不得不承认它在很多工作中的重要性,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当初领导说可惜我没有坚持下来,到现在我也搞不懂离开的决定是否正确,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职的时候学到那么多东西,真是值得了。

世界居然会有那么小,绕了一圈还能再碰到一起做邻居,缘分真是大大地啊。电话里跟王老师讲这件事儿的时候我们简直兴奋毁了。跟她的忘年交也要感谢雅培的那段日子呢,领导当时总说公司待我们不薄得好好珍惜,现在总算懂了,公司提供工作环境提供福利待遇也给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更让我们结识那么多人,从同事到朋友,从朋友又到同事,缘分啊,真是妙不可言。